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贵州省着力构筑多层次开放平台
5月11日,走进位于贵阳综合保税区围网区二期标准厂房项目——贵阳产控综合保税区科技创新产业园建设现场,近百台运输车辆来回穿梭,1000余名工人正奋力施工。
(资料图)
该项目是贵阳综保区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打造外向型经济新引擎的重要平台,将为推进贵州外向型产业招商,提升外向型经济产业承载力,建设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提供重要支撑。
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是国发〔2022〕2号文件赋予贵州的战略定位之一。今年以来,贵州进一步树牢开放发展理念,擦亮开放名片、高扬开放旗帜,开工快干、开放大干,强力推进国家级创新平台,进一步优化口岸布局,构建多层次开放平台,不断增强发展活力,以高水平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强力打造创新平台
“贵安综合保税区区位优越、营商环境好、发展成本低,是我们走长远发展道路的最佳选择。”经过多次考察和综合考虑,贵州省瑞立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立达)把投资目的地选在贵安综保区。
作为一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瑞立达是全国智能手机盖板玻璃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工业4.0示范单位。该项目现场负责人唐新平说:“项目于去年9月21日落地贵安新区,今年2月中下旬试生产。今年,公司预计实现工业产值6亿元。项目满产后,年产值预计能达到20亿元以上。”
新平台有新发展,老平台有新作为。今年一季度,贵州大龙开发区进出口总值实现10122.07万美元,同比增长75%,预计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将突破5亿美元。
“朋友圈”不断拓展,外向型经济日益壮大。目前,大龙开发区已有200多家工业企业(含51家规上工业企业)入驻,以中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生产的镍钴锰三元前驱体全球市场占比达28%,年产销量、出口量为全球行业排名第一;园区生产打火机的东亿电气与8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良好业务往来,产品占全球打火机销售市场份额的25%,今年一季度生产打火机3亿支,产值达1.9亿元。
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好消息接踵而至。为充分发挥经开区产业集聚、增长引擎、创新平台、开放高地的作用,贵州省商务厅发布《关于2023年度全省重点经济开发区的公示》,其中,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培育对象(10家),开放型经济示范经济开发区(20家),旨在加快形成新的聚集效应和增长动力,努力使园区产业发展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积极优化口岸布局
今年一季度,贵阳国际陆港共开行16列中欧班列,发送880个标准集装箱,运送货物达12681吨,发运量较去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48%,实现2023年一季度中欧班列(贵州)出口稳定增长。
口岸作为国家对外开放的门户与重要支撑,是贵州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作为内陆省份的贵州,口岸功能一直是短板。为将“港口”前移,去年8月,贵阳国际陆港正式开港运行,着力破解贵州对外开放中存在的口岸功能缺失、物流通道不畅、资源整合不足等难题,有力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水运口岸功能日益完善。日前,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将构皮滩水电站通航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正式移交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标志着乌江贵州境内航道全面实现常态化管理。
贵州乌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赵刚说,构皮滩水电站通航工程正式通航,标志着乌江思林、沙沱、构皮滩这条“黄金水道”全线贯通,为西南地区商品运输节省大量物流成本,将带动省内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吸引新的投资开发入黔,为贵州打通“通江达海”黄金水道、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积极推进航空口岸项目落地。“‘一局四中心’是贵州加强对外开放口岸的重大项目之一,‘一局’是指国际邮件互换局,‘四中心’分别是国际快件中心、保税物流中心(B型)、国际货运中心、海关监管中心。”在贵州双龙航空经济区,该项目施工方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国际邮件互换局、国际快件中心主体施工工作已全部完成,海关监管中心装饰装修方案已确定,海关围网已全面完工。
发挥展会平台作用
山门再开,多彩贵州喜迎天下客。不久前,第十七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圆满落幕,600多名海内外嘉宾参会。自2006年以来,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已连续举办十六届。如今,旅发大会已成为贵州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旅游品牌的孵化器,为贵州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成功举办是我省发挥好展会平台作用促发展的一个缩影。国发〔2022〕2号文件提出,不断提升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等展会活动的影响力。
准备就绪,数博盛会即将开启。2023年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将于5月26日至28日举行。为促进国内外大数据产业的交流与合作,2023数博会首次设置了国际友城展区,13个贵州省和贵阳市的国际友城及友好交往地区将在数博会上进行相关展示,让世界各国企业纷纷共享贵州市场广阔机遇。
请进来、走出去,推动开放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借助消博会“买全球、卖全球”的全球公共服务平台作用,4月10日,贵州25家企业携酒类、茶叶、农特产品、轻工工艺品、特色服装等消费精品,集中亮相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
铜仁市万山区荪灵原生态农业产业有限公司首次参展,就达成了公司近一半的年销售目标,更加坚定了开拓市场的决心。该公司负责人刘静介绍:“深圳客商与我们达成合作意向,计划年采购20吨、销售额约1100余万元的竹荪加工品,并将在6月底竹荪采摘期到公司实地考察。”
在刚刚闭幕的第133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上,贵州115家企业参展,共有展位149个,向全球展示贵州制造的实力,提升企业的影响力。贵州交易团全期达成订单5073.32万美元,其中实际成交2352.06万美元、意向性订单2721.26万美元。
借力对外开放平台,贵州企业广泛开展对接交流,拓宽合作新渠道,挖掘合作新潜力,努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实现新跨越。(记者 冯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