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包永婷6月19日报道:福建省三明市尤溪县金盛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绍金最近很忙,要为即将开展的香菇新品种“申香1504”设施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做前期准备。这是《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发布以来,上海与三明促进绿色发展、加强人才交流的又一案例。
去年5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革命老区重点城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支持上海与三明形成对口合作机制,促进交流协作、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资料图】
根据《上海市与三明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2023-2025年)》,双方在将在推动文旅康养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共建产业合作平台、加强经贸合作与人才交流等六个方面,深化合作,助推三明市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香菇缘,沪明情
蔡绍金展示香菇种植的不同阶段
新鲜的香菇要经过制包、灭菌、种菌、养菌、开袋五个步骤,方能成型来到我们的餐桌前。“养菌时间要把握好,时间长了营养流失,时间短了也不行。”蔡绍金一边说一边展示香菇种植的不同阶段。
小小的食用菌释放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大能量。以金盛园公司为例,年可栽培香菇、黑木耳、毛木耳、猴头菇等多种珍稀食用菌200多万袋,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带动周边农户3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实现农民增收80多万元。
走进金盛园公司厂区,一块醒目的牌子上写着“沪明合作项目——尤溪县食用菌栽培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对十多个新品种进行试种后,我们选中了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申香1504’。它出菇整齐、菌龄短,口感也符合现在市场的需求。”蔡绍金说。
出菇间
金盛园公司与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缘分,要追溯到2013年。年逾古稀的蔡绍金从事香菇栽培40余年,十分注重科技创新与产品研发,经常参加各种交流活动,寻找更优化、更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2013年,我了解到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香菇这块技术比较好,引进了‘申香215’,常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专家联系,了解新品种的特性。”2016年,蔡绍金参加了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举办的高研班培训 。直到现在,全国各地参加培训的学员还在微信群里交流分享技术经验和成果。2019年4月至2021年8月,金盛园公司与尤溪县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开展香菇新品种“申香1513”设施栽培技术示范项目,并顺利通过省级专家验收。
去年12月,经上海市杨浦区商贸集团牵线搭桥,尤溪再次携手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双方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从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实施等方面全面开展合作。
“申香1504”设施栽培技术示范项目的实施,将对深化沪明合作,促进尤溪香菇产业发展起到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尤溪县食用菌技术推广站站长彭传尧表示,“通过合作将进一步发挥上海科技、人才等方面优势,帮助解决生产上的技术难题,加快尤溪食用菌产业科技成果转化。”
古村落,新气象
朱子文化园
地处闽中的尤溪县,是福建省首个获得联合国地名专家组命名的“千年古县”,是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朱熹的诞生地。
淅淅沥沥的小雨中,来自厦门理工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的学生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下古道、古民居的风貌。位于尤溪县洋中镇的桂峰村始建于宋代,至今有700多年历史,现存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建筑39座,是福建省保存最完整的古村落之一。
“这里的建筑是闽中民居的代表,今天实地研学,教学生了解古建筑里面的名称和结构。”厦门理工学院建筑系老师许孛来说。学生林子川特别关注古建筑中的工艺,他认为镂空窗花的设计依然值得现在的人学习借鉴。
古建筑是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桂峰村通过制定村庄规划,成立古民居保护管理协会等举措,不断加强古建筑修缮及保护,推动农文旅游深度融合。桂峰村党支部书记蔡华日说:“我们以抢救性修缮为主,和村民签订协议,由村里统一收储,对外招标,以更好地保护桂峰传统古村落。”
今年以来,桂峰村实现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旅游收入1050万元,村财收入32.7万元。蔡华日也坦言,桂峰村最缺两种人才,一种是掌握古建筑修缮技艺的人才,做到修旧如旧,保持原有的历史风貌;另一种是文旅人才,策划活动推广,吸引更多游客。
作为沪明合作的项目之一,桂峰历史文化名村文旅综合提升正在不断推进中。“同济大学的李浈教授前两天来调研,回去后将重新拟定炮台山的设计方案,我们再据此调整,保证新项目与古村落历史风貌的一致性。”蔡华日说。目前,相关团队正在对桂峰历史文化的发掘、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和村容村貌的改观进行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