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行业 > 正文
盘活非标生产要素 金融“贷”动茶香万里

时间:2023-06-29 08:05:18   来源:金融时报

本报记者马梅若

扬帆罗星塔竞向伦敦航

满载着中国茶的芬芳


【资料图】

只为沁香泰晤士河畔

满载着中国茶的芬芳

在罗星塔下流连忘返

这首诗描绘的是19世纪中叶福州至伦敦运茶船大赛。据记载,五口通商以后,在罗星塔下竞运首批新茶到英国的船队,一路乘风破浪,辗转两万多公里才能到达目的地伦敦。彼时,帆樯如林,江面上弥漫着清新的茶香和淡淡的花香。

一杯香茗,就这样跨越了海洋,走向了世界。如今,这样的故事还在上演着。当《金融时报》记者一行来到六妙白茶庄园时,六妙白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六妙”)副总经理、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陈家雅向我们展示了福鼎白茶中出口欧洲市场的一款高端产品。

但是,名扬海外、享誉多年的福鼎白茶发展之路并非顺风顺水。市场价格波动、仿冒品以次充好、年份造假……福鼎白茶发展一度面临瓶颈。“假产品也贴上了福鼎白茶的标签,造成了市场鱼龙混杂,最终好茶卖不上价。”陈家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如何打破这一恶性竞争的循环?又如何让茶叶这一有着“绿色黄金”美誉的产品真正造福当地老百姓?千千万万中小茶企及其形成的联合体又如何破除缺乏传统抵押物的障碍,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活水?

带着这些问题,《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了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

白茶有了“身份证”

打破上述僵局的是大数据。《金融时报》记者发现,在福鼎白茶产品的外包装上都有一个二维码,这也是福鼎白茶的“身份证”。

“只有我们当地产的茶才能贴上这个二维码。”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普惠金融部经理许文官向《金融时报》记者介绍。

小小的二维码背后是“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在地方政府、人民银行福鼎市支行的指导下,这套系统于2021年3月上线,可以对福鼎市茶园精准画像,实现网格管理。通过对全市茶园测绘,并进村入户进行线下核实,系统已精准采集全市茶园面积36万亩。

“核定后,全市7.78万户茶农、4850名经纪人和2992家茶企都有了自己的茶园信息卡,进行核定数量、凭码交易,实现产量转移。”许文官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成品茶都会被贴上一枚“福鼎白茶溯源标”,这是每一片福鼎白茶不可仿冒的“身份证”;消费者可扫码追溯产地、生产日期、年份等信息。“有了这个码,我们就可以追溯白茶产地,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他说。

那么,如何激励企业在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上交易呢?《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刚上线时,一些企业随意在平台上输入交易信息,加上农残不易控制、缺乏惩戒和激励机制,也出现过真假信息混乱等问题。为此,该平台在上线一年后快速升级到2.0版本,还建立了企业信用档案,引入多家单位(市场监管局、税务局、农业农村局、茶产业发展中心、茶业协会)基础数据建立企业电子档案,由企业自主录入信息,并与大数据交易匹配,形成完整数据链、信息链,成了真正的大数据平台。

产业链“大手牵小手”

福鼎白茶大数据溯源平台上的交易数据成为企业在银行等金融机构的“隐形背书”。根据在该平台上真实记录的交易数据等综合信息,再加上六妙作为产业链上的龙头企业提供的增信服务,银行创新设立了相应的金融产品。

“六妙这样的龙头企业会从上游供应商那里收毛茶(粗加工成品茶)。供应商通常是合作社等联合体成员,他们每年在特定时节会集中从茶农那里采收茶叶,短期内需要大量资金。以前,受限于资金,结算周期通常会拉得很长。”福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理事长王章清告诉《金融时报》记者,为了缓解这些上游企业的资金压力,该社根据“白茶龙头核心企业+上游加工厂”这一供应链融资模式,推出“茶企联合体贷款”产品。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

标签:

精心推荐